食材半成品外送服务(Gourmet Ready-to-Cook Service)是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盛行的一种餐饮模式,其基本规则是消费者以菜谱为单位下订单之后,企业将统一制作、比例刚好的原料和酱汁直接运送到消费者家中,消费者按照说明自行烹调。这种介于一般家常烹饪和外出就餐之间的模式,旨在降低前者的时间成本和后者的经济成本。
曾经是智联招聘的副总裁刘志强,在 2014 年 6 月离职之后也开始全力在中国推广相似的模式。他的公司名为“暖食”,6 月份在草场地艺术区拥有了自有的中央厨房,2015 年 1 月,在苹果社区开设体验中心,为烹饪活动、私厨分享提供场地。
暖食推出的是“轻烹饪”的概念,简单、好吃、好玩成为设计的基本原则,目前提供的的餐品有以下几个大类:
围绕食材主题。主打提供市面上相对昂贵的、应季的或者日常较为少见的特色食材,例如龙虾或挪威三文鱼。
围绕烹饪器材。以“暖食盒子”系列为代表的系列产品,主要特点是只是用一款特定的厨具(例如烤箱、蒸锅或平底锅),用极简的方法一步搞定。
围绕健康生活。这是灵活机动的互联网公司才能提供的服务,包括针对环境变化的雾霾汤、针对女性的“二姨父”汤、紧跟潮流的“轻断食”产品。
目前暖食的全职厨师团队共有 2 人。在经过一段时间每周一次配送的试运营之后,从去年 7 月开始,暖食可以做到所有菜品每天配送,厨师们的菜式研发随时滚动进行。目前暖食最主要的销售平台是微店,店中提供 30 - 40 款食材包,每周推出 3 - 4 个新菜,每月替换掉 20% 的产品。目前暖食的顾客以两口或三口人的年轻家庭为主,每日的销售最高可以达到 500 单,重复购买率和成熟的电商平台的成绩差不多,但对于食材包来说,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 2014 年 10 月份,暖食取得个人投资者的支持,完成了天使轮的融资。而和刚刚创办之时相比,暖食在整体方向上有了很重要的调整。刚刚开始,暖食打的是“温情牌”和“创意牌”,每周固定时间配送的特色套装(一个套餐中一般有 4 样菜)以固定的元素或故事为主题(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味),同时强调明星厨师的创意,以及如何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和顾客之间有一般餐厅创造不了的交流和互动。
但现在,刘志强的主要目标调整到了产业链。暖食的创办,除了兴趣使然,更因为他发现解决厨房经济的潜在市场,和加入这个市场的好时机。在的年收入冲上 30 亿,以及各大企业开始试图进入智能家居世界的今天,他认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的需求足够大。
在刘志强看来,目前在餐饮方面没有一家有足够影响力的公司解决在家吃饭的问题。送厨师进家门的服务网站,往往厨师团队良莠不齐,创造力有限;而生鲜网站在解决如何烹饪的问题上不会提出系统全面的指导。所以食材如何方便快捷又保证品质地抵达消费者口中,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服务缺口。而在提供同类服务的公司里,现在国内的从业者也越来越多,有的推出的是熟食即食包,有的主打汤品粥品,国内差不多有 5 - 6 家,但大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所以暖食想要打通的,有两个端点:
厨房服务的智能化。对于硬件生产商来说,例如要推广一个“提升鲜味”的蒸锅,却没有实际产品为用户证明这个概念,或者没有一个产品让用户更为方便地上手实践一个适用于这个硬件的食材产品。所以暖食和长帝烤箱合作,用适合用烤箱烹饪的食材包捆绑烤箱的销售,未来甚至可以做到免费赠送器材——搭售长期的食材配送(例如半年或一年),让用户可以更好地认识以及充分地利用厨房产品。
生鲜电商。在推广新食材的时候,电商往往缺乏更为精简便利的方式让用户了解其烹饪方式,而且一些特色食材的零售价格并不便宜,“褚橙”式的成功很难复制。暖食近期推出的“为人民服务”龙虾,就是和京东以及生鲜供应商合作,使用众筹方式进行销售的例子。通过众筹可以迅速集合足够的数量,从而让食材价格可以尽量压低,一份 60 多元的龙虾面食材包让用户可以以平易近人的价格、更为方便的烹饪方式取得平时昂贵的原材料,在 2 个月的试水期就卖出了近千份的食材包。
在接下来的这一年,暖食希望在用户体验和用户聚拢方面有所升级。
首先,和各类线上平台、厨房家电厂商的合作会带来一个用户分散的问题,不方便管理沉淀以及增加用户粘性,所以暖食希望今年可以开发应用,更好地聚拢用户。
其次,服务过程中细节的品质也需要提高,从产品的制作包装,到冷链物流配送都需要更加成熟,现在暖食使用了顺丰速运,方便寄往北京以外的地区,同时之后定时定点的配送对于提升食材包的便捷性也有好处。
说到底,暖食面对的最大挑战,还是培养市场。如何让中国大城市的居民理解和习惯这种家庭烹饪的方式,如何养成购买习惯、增多购买频率,乃至培养长期用户,是这样的食材包配送服务提供商需要努力的方向。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